繁体
作者 : 罗隐
【罗隐】(833—909) 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20岁应进士举,十试不第,遂改名为隐。光启三年(887) 入镇海节度使钱镠幕府,曾任钱塘令、节度判官、司勋郎中等职。唐亡,后梁以谏议大夫征隐入朝,不就。其诗文俱佳,以杂文小品成就为高。笔下多讥刺时政、关注民情之作。咸通八年自编所作为《谗书》,收入的小品文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罗隐自称意在警当世而戒将来(《谗书》序)。其文嬉笑怒骂,涉笔成趣,语言明快犀利,富于艺术性。如《英雄之言》、《说天鸡》、《越妇言》等篇,都是佳作。诗多抒写个人的衰世感伤和写景咏 物之作。亦不乏同情人民,针砭时弊之作,如 《蜂》、《雪》、《西施》等。诗风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著有诗集《甲乙集》。文集除《谗书》外,另有《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杜甫
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读者读了他的诗,并不因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这是什么原故呢?主要是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冕
王冕(1287--1359) 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 、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今北京),泰不花荐以词馆职,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授以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别具风格,曾用胭脂作没骨梅,亦佳妙。又善写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由其创始。其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人民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所著有《竹斋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施耐庵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据当时资料记载,江苏常熟人梅寄鹤(1899-1969)是此书的收藏和发现者。经梅寄鹤之手,此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次出版,上海中西书局在1933年单独排印了后五十回。20世纪下半叶又有多个出版社曾出版此书,有的以百二十回全本面貌推出,有的则以水浒续书的形式只出后五十回。出版时多以“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为书名。作者有标为“施耐庵”的,也有标为“梅寄鹤”的。梅氏水浒后五十回中,梁山好汉多番与恶霸、官军血战,至结尾仍未受招安,一百单八将也未折损一人,因此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此书的结尾,则是一个开放性结局,并未对梁山泊的前途做出明确的描写,引人遐想。有学者认为在梅氏水浒一百二十回后还应该有七十回左右的失传部分存在,其内容可能与抗金有关。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石玉昆
本书为《三侠五义》(《大五义》)和《小五义》的续书。《小五义》、《续小五义》与《三侠五义》总称《忠烈侠义传》,是中国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续小五义》故事情节上接《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和《小五义》,接叙众英雄大破铜网阵,襄阳王潜逃,诸侠仍在江湖间诛锄盗贼,打太岁坊,破桃花寨,盗鱼肠剑,擒白菊花……最后拿获襄阳王,皇帝论功,众侠义皆受封赏,于是全书结束。在艺术成就上,《续小五义》和《小五义》一样,比《三侠五义》要略为逊色一些,但其风格则基本一致。首先是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变化,很能引起读者的悬念。其次,语言口语化、大众化,运动不少方言土语,叙事写人恰到好处,鲁迅曾评价说:“《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心武
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共108回,可惜80回后迷失。现在大家所看到的120回通行本的后40回,是1791年萃文书屋老板程伟元和文人高鹗联手攒出来的,那时曹雪芹辞世已近30年。程高本用活字摆印后流布甚广,使曹雪芹前80回得以普及,功不可没,但所续后40回背离曹雪芹原意,历来多有读者不满。120回通行本流布后,续作叠出,但绝大多数都从120回后续起,离曹雪芹原笔原意更远。当代有作者从80回后续写,各有特点,但大都是自由发挥。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已有20余年,他通过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28回的内容,在探佚的基础上,试图复原出曹雪芹后28回的大致面貌,完成了这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刘续试图进入曹雪芹的文本语境,对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逗漏的后28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兑现。在曹雪芹辞世约250年,程高本面世220年之际,我们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希望能进一步引发出对我们母语经典——曹雪芹的《红楼梦》——的阅读兴趣。红楼梦人物真命运贾宝玉:与宝钗结为连理,后因不愿入仕而出家,经甄宝玉提点还俗,历经贾家彻抄、牢狱等大惊大险后,大彻大悟,悬崖撒手,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林黛玉:绛珠仙草黛玉夙愿已还,泪尽血现,遁水仙去,沉湖而死。薛宝钗:与宝玉成婚后,想尽一切办法引导丈夫走仕途经济之路,未成想反而逼走了宝玉,宝钗心力交瘁,染病而亡。王熙凤:被贾琏贬为侍妾,且于贾家被抄后沦为阶下囚,在押回金陵老家途中,不堪凌辱,投江自尽。史湘云:嫁给如意郎君卫若兰,但好景不长,丈夫不幸于虎兕最后一搏中遇难,临死前将史湘云托于宝玉,成就金麒麟之缘,后湘云与宝玉携手红尘……妙玉:忠顺王追查贾府宝物,妙玉为掩护贾宝玉,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熊大木
本书是一部著名的英雄传奇小说,由明朝熊大木所著,叙述宋太宗时宋、辽幽州战役后,杨大郎、二郎、三郎在邠州战死,四郎被俘,五郎去五台山为僧,杨业在陈家谷战役中撞李陵碑而死,七郎又为潘仁美所害。后来真宗被围困魏俯,为六郎所救。接着在破天门阵和救十大朝臣出九龙飞虎谷战役中,四郎、五郎、六郎和六郎之子以及杨门女将都立了战功。最后以杨宗保平定西夏,十二寡妇征西,克敌凯旋,结束全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凌濛初
该书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最后一部,是凌濛初继《初刻拍案惊奇》之后创作的第二部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旨趣与《初刻拍案惊奇》是一脉相承的,都全方位地反映了明代后期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但范围更广泛了。凡是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阶层、人伦道德的各个主题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同时,明末社会动荡,内忧外患纷起,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这一状况,《二刻拍案惊奇》表现得也比《初刻拍案惊奇》更为充分。可以说,《二刻拍案惊奇》勾勒出一幅晚明社会日薄西山的惨淡图画。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财的整个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汉的光辉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讷音居士
候补提刑官西门庆(单立文饰)仗着自己显赫地位与万贯家财,在清河县为非作歹、淫人妻女,结下不少仇家。卖烧饼的三寸丁武大郎之妻潘金莲(杨思敏饰)生得楚楚动人,自然吸引了好色的西门庆。在王婆家偷窥了潘金莲沐浴之后,西门庆与王婆商议计谋,誓将小女子骗到手。潘金莲钟情于二叔武松,而武松亦对金莲有情,二人碍于礼法身份,不得不压抑自己。一日武松有任务押解犯人去沧州,家中无人,王婆遂按照与西门庆商量好的计策将潘金莲骗了过来,而此时西门庆按照计划出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秦子忱
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书,是融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于一炉的书。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可以讲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超越的。在红楼梦的探讨上,我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社会生活,一是艺术成就方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抱瓮老人
《今古奇观》成书于明朝末年,是明末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一部话本选集,三百多年来,这部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传布很广。在“三言”“二拍”不太容易看到的时期,人们还可以从《今古奇观》中窥见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面貌的一斑。这部选集,共选了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一刻)》中的共八篇,《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醒世恒言》中的共十一篇。选自凌濛初编著的《拍案惊奇初刻》中的共八篇,《拍案惊奇二刻》中的共三篇,刊行于世。这四十篇,大体上体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精神,包括了其中许多较优秀的作品。编选者抱瓮老人除了精心选择以外,对于文字内容,也分别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删、润饰。其中的故事、小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既有大气磅礴的历史变迁,也有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既有缠绵悱恻的真挚情感,也有生动细腻的云雨之情;这些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畅销书龙虎榜”。在选取标准上,大致有四:“一曰著果报,二曰明劝惩,三曰情节新奇,四曰故典琐闻,可资谈助”。清朝初年,三言和二拍曾湮没不彰,《今古奇观》成了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小说集,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今古奇观》是“三言”“二拍”的简本,也可以说是过去流传已久的一部较好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承恩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