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作者 : 孔祥涛 刘平
《我看中国秘密社会——蔡少卿先生执教五十周年暨七十华诞纪念文集》书中绝大多数文章涉及中国秘密社会问题。秘密社会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现实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的秘密社会问题,学术界尤其是老一辈学者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丛书在主编过程中,本着学术自由、文责自负的原则,充分尊重每位作者的学术观点,未予改动,仅从文字角度对一些文章作了调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苏言 唐静松
二战生灵涂炭之后,日本人为何至今不道歉?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一次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怎么看待他们在二战中的角色?日本民众持有怎样的立场?正如这本《日本,我误解你了吗?》,书名与加藤嘉一所著《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标题相向而行。这两书的区别在于着眼点:写中国的从小处着眼,写日本的从大事入手。矛盾的根源之一是两国视角的大相径庭,这正是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的问题所在。可能,中日难免一战——中国人民想和日本人民谈谈。为什么日本不认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需要一次毫不保留的对话。每隔几年,中日敌对情绪总要有一次几乎打致临界点的时候,2010年是中国船长被捕事件,2012年是钓鱼岛之争。多年以来,中国人对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角度以及所表现出的行为结果,有太多的不理解。侵略血行无可置疑,但日本人就是不道歉,甚至永远否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事实,而在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种种领域,日本人的所行所为更是难以用正常逻辑去解释,是隔阂,是差异,还是误解?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之间需要一次毫不保留的对话。这是众志成城的中国的声音,它以极大的包容友善,面对着令人无奈尴尬的回应。这是一簿错综复杂的历史旧帐,混杂了风云际会的国际关系。这是不吐不快的民族情节,隐忍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愤怒与希冀。其实,中国人要的并不多,只要你肯公正客观地面对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陈润 梁素娟
中国家电企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100年才能完成的飞跃,其残酷程度、淘汰速度、变革力度不言而喻。春去秋来,存亡兴衰,霸主们各领风骚三五年先后消亡,美的和格力却越战越勇,愈战愈强。一个“刚强霸道”,一个“柔情似水”,究竟何种模式才是当今商界王道?《刚柔之道·董明珠向左,何享健向右》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两位家电领军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你揭开中国式商道管理的神秘面纱。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精巧的叙事结构,解密了Facebook如何从哈佛的宿舍里萌发,创始人的内讧,权力之争,如何放弃华盛顿邮报的投资,怎样争取到第一个广告客户,而第一轮融资又如何获得一亿美元的估值,让人痴迷的图片产品如何上线,面对Twitter的竞争,与Google的世纪之争……一个创办仅7年,就拥有5亿活跃用户,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传奇企业再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在你面前“裸奔”。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熊培云
《重新发现社会》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托马斯·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世界未来的方向,全球化3.0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的方式。不论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社会部门,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概莫能免。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在本书中,弗里德曼还剖析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启发人们思考,当前的潮流,对国家、公司、团体或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吴晓波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强
本书全景展示了商场和职场的生死厮杀、巅峰对决。主人公的命运、项目结局、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本书中揭开谜底。再次陷入低谷的洪钧在内忧外患中不甘消沉,在职场上和自己的上司明争暗斗,在商场上则和夙敌俞威为了争夺中国第一资源集团这一超级大单展开了博弈…… 鹿死谁手,看洪钧、俞威各施手段,步步是陷阱,招招含奇谋,处处有玄机……问英雄谁是英雄?商场无情,职场冷酷,成败皆英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郎咸平
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两位教授合写了一本关于美国股权结构的书。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最终也把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化解掉,使成本变成财富。这个转便很重要,这是“公司治理”这一伟大课题的开始。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探讨如何监督职业经理人以图利小股东。为了确保经理人能按小股民的意愿办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经理人与小股民在事先签订一份“激励合同”。但目前它也几乎只存在于美国及英国,激励合同在欧洲大陆以及亚洲还是不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公司除了小股民以外,还有债权人。债权人和小股民不一样。不论是大银行团或是小债权人,他们会得到比小股民更多的法律保护。由于亚洲国家的法制体系对于债权的保护非常的不到位,而且也由于是家族银行,因此,法制化的作用也不大。谈及如何进行公司治理,作者认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共分五个:《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信托责任;严刑峻法以保障公平;严刑峻法保证信托责任的推行;社会主义式的民主制度。据书中的分析而言,保护小股民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通过信托责任,激励合同和政府的有效监管而完善。因此,这个保护小股民治理结构的建立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如何建立一套保护债权人的治理结构,那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了,目前根本没有答案。因此,这也是中国银行改革所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程东升 杨愿成
20多年前,华为只专注于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如今,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更是世界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9年前,《华为真相》横空出世,一度成为全面揭示华为成功秘诀的唯一畅销书;如今,《只有一个华为:<华为真相>云时代升级归来》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揭示华为在云时代的征战历程。华为,只有一个,但是,华为的成功有规律可循。本书从华为的管理理念、组织系统、资本运作方式、企业文化、国际化管理、接班人等方面,讲述了华为从狼性霸主走向狮子王者、从中国通信老大到即将登顶世界第一、从未上市到将上市的发展历程,全面分析了华为独特的战略思维,对中国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德文
温州人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们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长期以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营和投资,不断积累起创造财富的丰富经验, 这些经验可称之为温州人的经营哲学。《像温州人一样思考》着眼于温州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对温州人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及成功案例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展示了一幅温州人的商业思维导图,可以给广大中国企业家们以很好的启示与借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钱穆 叶龙
本书由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钱穆,《如何研究经济史》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的引进介绍之外,还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历史演进。本书重视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潮之间的相互联系,涵盖了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水利及漕运)、货币制度与税收政策、还包括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经济思想争论。——林毅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最近更新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