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萧丽红
《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台湾当代经典小说,三十年来感动了海峡两岸无数青年男女。 文中以细腻淡雅的笔调刻绘了少女贞观与青年大信的爱情……六十年代初期,台南渔港萧姓大户人家,祖孙三代二十几口,过着边村古镇以中原和闽南文化习俗为背景的非无辛酸却大体恬纯的生活。青年一代中有表兄妹者(台北的大信和傍依舅家的少女贞观)一见倾心,数载往还,只因传统文化的浸沉,安于在文采风流的高境界中优游自赏,连雨中合用一伞也觉得是不寻常事。大信入伍派住澎湖,海天相隔,后来竟为了一种当事者与读者都不甚了然的理由对贞观疏冷了,她也一怒而毁情书,还信物,遂不相见。贞观情丝难断,深自悔咎,痴待无着,颠倒失据;大信则不告而别,去英留学。 小说终场时,贞观入山就其大妗修心的尼庵寻了几日幽,似乎有所领悟……作者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而贞观与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恋情;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深雪
主角Wise找寻生命的另一半,但天使告诉她,原来她的另一半早已与她结合在身体之内。于是,她要求天使将她与她的另一半“拆开”,以重新经历爱情。深雪最新灵幻小说,将这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娓娓道来,原来,人生最大的奇遇,就是爱情。
最近更新 2022-04-20
作者 : 格非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春尽江南》是“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是格非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这一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这部小说主体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则长达二十年。可以说,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变迁,我们时代近20多年来的精神史情感和灵魂,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极其深刻的呈现和审视。格非一直以来都是在小说创作艺术上力求创新的一位作家。在《春尽江南》中,他一如既往延续了他的作品中所固有的坚韧、优雅、睿智的文学特质。小说在艺术结构中熟练运用了音乐的对位、赋格构成法,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深雪
相爱的时候,你可以说出一百个爱他/她的理由:他的眼睛很迷人,她焗制的苹果派很美味,他/她对你关怀备至……分手的时候,你也可以找着一百个不爱他/她的理由:他的眼睛教人讨厌,她焗制的苹果派不再令你感动,他/她对你太关怀备至,经常啰啰唆唆、诸事八卦……
最近更新 2022-04-23
作者 : 深雪
猫眼红是专业恋爱师,她生活在先进的未来世界,每个人都不会有太激烈的感情,连性爱也只是脑电波的交流,爱情只是一门“生意”。猫眼红虽然以恋爱师为职业,为人们制造爱情,但她却不明白爱情,为了寻找真爱,她利用睡眠机透过梦境回到五百年前的世界,寻找”原始”的爱情,最后她找到了一生最爱。可惜梦有时限,她最终都要离开丈夫和儿子,回到未来……
最近更新 2022-04-21
作者 : 莫言
19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35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其实也没有想到要替农民说话,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蒜薹事件,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引爆了我心中郁积日久的激情。我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秘密地去那个发生了蒜薹事件的县里调查采访……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冯骥
“如果我们死了,我们的魂将永远守护祖国的疆土!”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国犬王传奇,首次全景展现神秘的中国警犬部队作战实录,一只传奇般的“幽灵犬”,它的神话仍在继续,朔风猎猎,军号嘹亮……一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特警官兵,与他们的警犬征服罪恶与黑暗,一群勇敢忠诚的警犬,用尊严和热血啸傲国际赛场。警犬是特警的刀刃,特警做不到的事情,由警犬来完成……共和国两代军人对犬的爱与情,纠缠成结;两代军犬警犬的生与死,交织成迷……一代犬王与中国特警的尊严与热血,忠诚与伟岸,刻骨铭心,风华绝代!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周梅森
本书共收录了《沦陷》和《孤乘》二部长篇小说。《沦陷》讲述了抗战期间中国某大都市陷落和抵抗的故事,对社会上层各色人物和社会底层芸芸众生,进行了全面的扫描。侵华日军猛攻S市,S市各阶层民众并守军誓死抗战,其言亦壮,其行亦悲。然而,当S市在军事上陷落之后,人心也开始陷落了。当初的“英雄们”有的卖身投靠,下水当了汉奸;有的做了顺民;还有的躲进租界去保持“气节”了。但,真正的抵抗却也在这时候开始了,于是,有了战俘营的暴动,有了对汉奸的刺杀,有了对光复的执著企盼。《孤乘》则以一座小城轿行的兴衰为线索,在一幅历史风俗画的背景上,着力塑造了一个玩男人的世界于股掌之间的女性形象。主人公卜守茹为了自己的轿行事业,一生中和亲生父亲斗,和自己丈夫斗,和各色流氓、军阀斗,干练果决,有时不惜卖身投靠,不惜血流成河。然而,这个硬派女性斗败了所有对手,却败给了时代潮流——当人力车、汽车取代了轿子的时候,卜守茹的深刻悲哀也就注定了,那些杀戮、阴谋和血腥之中又不可避免地漫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王小波
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完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变形记》(奥维德)的最后几行:吾诗已成。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这篇粗陋的小说,当然不能和这位杰出诗人的诗篇相比。同时我想到的,还有逻辑学最基本的定理:A等于A,A不等于非A。这些话不是为我的小说而说,而是为智慧而说。在我看来,一种推理,一种关于事实的陈述,假如不是因为它本身的错误,或是相反的证据,就是对的。无论人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无论善良还是邪恶,都不能使它有所改变。唯其如此,才能得到思维的快乐。而思维的快乐则是人生乐趣中最重要的一种。本书就是一本关天智慧,更确切地说,关于智慧的遭遇的书。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余华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它通过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权力意志之间不可抗衡的灾难性景象,也凸显了人性之爱与活着之间的坚实关系。它从特定的历史苦难中发现了爱的宽广、无私与无畏。我们的故事将从最精彩处开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戴宏 陈胜利
这是第一部首次全方位描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0年来发展壮大、直面现实、具有震撼力的优秀作品。本书思想主题鲜明深刻,人物塑造典型鲜活,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一部全景式、大纵深展示武警部队建设发展风雨历程的上乘之作。该书由武警海南总队新闻电视工作站站长戴宏和著名导演陈胜利合作完成,书中形象地再现了武警部队历史上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以及发展建设规律特点,谱写了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武警官兵不变的忠诚。这部书生动真实准确地再现了武警官兵的战斗生活,可以说是一部武警部队二十年的发展史,更是人物命运的沉浮史。书中通过于海鹰和陆涛这一对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在复杂多变的特区的命运沉浮,着力反映时代发展对武警部队的严峻考验,以及引起的部队内部矛盾冲突,围绕变与不变这一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的阐述了武警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时代使命。本书展现武警部队走过的二十年之路,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人走过的二十年的心灵轨迹,情感历程和价值观念的裂变都是一样的惊心动魄。当然,作者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为了写故事而组织结构,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地阐释了 “兄弟情仇”的情感力量与时代内涵,通过外在故事的冲击和内心世界的撕裂,真实反映了当代军人的心路旅程和深刻思考,塑造了于海鹰等一批当代军人坚守不变的信念,勇往直前,忠实履行神圣使命的职业操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耐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 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深刻,故事跌宕磅礴。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重的分量和特殊意义,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小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