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石田衣良
娼年(Call Boy),一部挑逗感官、极度深层的长篇小说,由日本知名作家石田衣良著,借由牛郎阿领的应召故事,描述性爱的深奥,以及人类对灵魂探究的渴望。阿领,二十岁,大学生,牛郎。性,对阿领而言,只是必要的麻烦运动。就像夏天做早操一样,做起来确实有快感,但并不值得放弃舒服的床而去轻易尝试。不只是女性。连大学生活、朋友、家人,这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让他觉得厌烦。二十岁,一个无趣的年龄,年轻是短暂、苦涩、空虚的,他并不相信有人可以在那种年纪活得快乐。那年,阿领走入了牛郎的世界。夜夜应召,没有感情的狂喜。二十岁的夏天,扭动的光影,男与女的交叠,如此这般的世界,是沉沦?是黑暗?还是,人类本性的解放?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狄更斯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写的《雾都孤儿(Oliver Twist)改编。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孤儿奥利弗,不幸结识小偷朋党,后来沦落伦敦街头以偷窃度日。 此书自1830年推出后曾被多次翻拍成电影及电视剧,最经典的一部首推1968年上映的音乐片《Oliver!》,曾夺下奥斯卡最佳电影。而最新一部改编作便是由曾凭《钢琴家》(The Pianist)夺得奥斯卡的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执导的《Oliver Twist》,影片起用英国演员Barney Clark任主角,全片在捷克拍摄,将于今年9月底在美国上映。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洛斯·鲁依兹·萨丰
本书为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依兹·萨丰所著小说《风之影四部曲》第三部《天堂囚徒》。1939年,巴塞罗那。西班牙内战最疯狂的时期。并非谁都讨厌战争,也有些人利用战争来掩藏不可言说的秘密。那些秘密、那些冤屈的灵魂,全都据记载蒙锥克堡监狱,最终消失在寂静的绝望中。费尔明就在这里遇到了戴维·马丁,一个受尽身心折磨,一个背负毕生使命。两个狱中的男人发誓,无论是谁活下去,一定要替另一个人实现愿望。祝你阅读愉快。“风之影四部曲”第三部,谜团上叠加更多谜团。“风之影四部曲”简体中文完整版首次登陆中国。《风之影》《天使游戏》的人物,终于在《天堂囚徒》里相遇。上市当年卖出150万册,刷新西班牙图书市场纪录。《英国卫报》:当代能够读到的zui棒的哥特式小说。读过那么多小说,看过那么多电影,但这个故事,还是会让你铭记一生。
最近更新 2020-03-06
作者 : 西村寿行
地质学家死于非命,刑警仙波和峰紧急出动,女博士明子也加入了侦破的行列。案情离奇诡谲,一张神秘的地图把他们引入了一个血腥三角区,一个充满恐怖的暴力世界。一切尊严被撕剥殆尽。狼一样的性虐狂们不仅百般蹂躏明子,而且把落入他们魔掌的仙波和峰一再折磨得死去活来。再顽强的意志也难以支持他们耻辱地忍受女暴徒的奸淫……他们还是坚强地重新站了起来。他们继续向前。他们走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宽阔洞穴。地质学家惨死的秘密终于揭开。一大群原始人般生活的裸女们用血肉之躯誓死捍卫的原来是惊世骇俗的千古之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毛姆
威兼·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刀锋》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最近更新 2021-08-07
作者 :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全部艺术特色,内容深刻,形式诡异,既像小说,又像忏悔录,又像哲学论文。作品主人公既像坏人,又像好人;既像小人,又像一个饱经沧桑、逆来顺受的人;既像英雄,又像“非英雄”,又什么都不像。……“地下室人”被认为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典型”,但是又有人认为, “地下室人”是俄国的哈姆雷特,是“多余人”的当代变形。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他那个时代的“真理的探求者”。《地下室手记》成为一本越来越受到世人追捧的书,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五部长篇小说的总序,是其创作中的里程碑。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编著的《多斯的城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秘密城堡,满载着希冀和期盼,等待着偶们去探寻,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接受你自己,无论其他人怎样说,勇敢地去做自己。这本甜美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面对死亡的人,被迫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多斯的城堡》是一本经典的长篇小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卡夫卡
本书是世界文学文库中的一册,收入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等中短篇小说数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妙,文笔流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能把它当作寻常的小说,只有仔细研读,才能领略到作者那独特的写作风格及思想内涵。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全部都是关于人类世界这个庞大的寓言体系的一部分,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卡夫卡用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洞悉人们生活的虚无、矛盾和荒谬,剖析人性的孤独、脆弱和绝望,以不朽而精辟的真知揭示生命及其生命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所有真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彼得·汉德克
◎ 一场回归语言本质的冒险◎ 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维姆·文德斯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每一个句子都极美好,句子排列的顺序突然会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一个句子如何从这处流向他处。那种写作的精确也足以给我拍片的灵感。——维姆•文德斯◎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约翰•厄普代克◎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纽约时报书评》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年~1891年)于1851年发表的一篇海洋题材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莫比·迪克的经历,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故事营造了一种让人置身海上航行、随时遭遇各种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氛围,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发行的电影《白鲸记》(英文名称:Moby Dick),就是改编自这篇小说,由著名导演约翰·休斯顿导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将高傲倔强的亚哈船长塑造得入木三分。小说场面宏阔博大,思想内涵复杂,哲理性很强,而且文笔沉郁瑰奇,堪称杰作。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弑父惨案为主线,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与他的几个儿子的典型形象。在一个小城里父亲和长子米佳为争夺共同的情妇,再加上财产争执竟势不两立。老头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因受了二儿子伊万“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已主义人生观影响,又因为自己受辱,利用父亲与长子不和杀了生父。长子米佳涉嫌入狱;次子伊凡内疚自责精神失常;斯梅尔佳科夫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只剩下纯洁善良对所有人都怀有爱心的小儿子阿廖沙。他不愿意孤身一人留在家乡,离家出走。卡拉马佐夫家庭终于不复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的犀利、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L'Étranger),又译作《异乡人》,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于1942年出版。《局外人》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著名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加缪这样评价他的“局外人”:他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表演自己、矫饰感情,善良宽和,不说废话。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在社会看来,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米兰·昆德拉
六月的一个早晨,阿兰走在巴黎一条街道上,看到很多穿着低腰裤、露脐装的女人。看着她们裸露的肚脐,阿兰既觉得迷人,又感到困惑,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乳房而是以女人的肚脐作为诱惑的中心,这意味着什么呢?小说这样开篇,一场嬉笑怒骂的喜剧由此上演,围绕卢森堡公园这个舞台中心,阿兰、拉蒙、夏尔、凯列班四个好朋友轮番登场,顺着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生活故事、他们三三两两的谈话,引出了巴黎街头的花季少女,市民热捧的夏加尔画展,斯大林二十四只鹧鸪的玩笑,尿急的苏维埃傀儡主席,自杀未遂却杀人的母亲,以及天堂纷纷堕落的天使……舞台上演着一部热闹非凡的人间喜剧,幕后却隐藏着作者冷静洞察的智慧:生与死、严肃与荒诞、历史与忘却、现实与梦境,昆德拉让我们在笑中漂浮,为世间的无意义狂欢。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恰克·帕拉尼克
重口味神作,阅读有风险,身体虚弱者勿入!《搏击俱乐部》作者最黑暗最天才最虐心的神作。读者在阅读后,不是火到想找作者单挑就是发出凄厉的惨叫或是整个人狂笑不行更有人虚脱到无法出声!有73人在作者读《肠子》的时候晕倒,晕倒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导演彭浩翔鼎力推荐:本书的精彩程度,是你看后不好意思再告诉朋友,自己也有写小说。它的好,到这个程度时,你不禁要抚心自问,要是这故事掉在你的门口,你能够说得比他更动听吗?那不单单是文笔用字的问题,而是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透露资讯的次序和速度,如何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整个画面点出来,并让人有看下去的冲动。年轻作者总以为每个读者跟他都有血缘关系,非要成为他的忠实崇拜者,每个字都要读完不可,完全没有想过如何吸引人看下去,只是一直在喃喃自语,自渎满纸。满街都是这样的闷作,让恰克·帕拉尼克更见珍贵。内容介绍:在一个无名的城市,黎明前的街上,一辆巴士渐次接上它的乘客们。没有人用真实的姓名,却都有一个代号:美国小姐、凶悍同志、八卦侦探、无神教士、杀手大厨等。每个名字都是怪诞的。上车之后,似乎只有三个人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一个老态龙钟的病人、胸大如牛的克拉克太太和司机圣无肠。事实证明,他们知道的并不比其他人更多。巴士把这些人放在废弃的剧院边上,“作家研习营”开始了。本书包含了二十二个恐怖、好笑,又让你反胃的故事。说这些故事的人都是应一则“作家研习营”的广告而来,却陷入类似“求生”情节的处境中——他们没有暖气,没有电力,没有食物。这些说故事的人越来越绝望时,他们的故事也越来越极端。然而,他们无情地密谋着,让自己成为由他们受苦经验改编而成的实境节目中的主角。这将是你所读过的最令人心里发毛且虐心的小说,唯有恰克•帕拉尼克才能写得出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乙一
存在感消失的少女、得到瞬间移动能力的家里蹲少年、拥有危险起火能力的木制房屋的住客……稍许奇怪,稍许甘酸,超能力者X恋爱物语,恋爱小说名手所馈赠的稍许不可思议的短篇集。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克利弗·S·刘易斯
C.S.刘易斯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批评家,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之一。 刘易斯1898年2月生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一个清教徒家庭,律师之家。童年时代生活平静安逸,但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随后他就被送往英格兰一所严格的寄宿学校,从此逐渐远离了父亲。 他自幼喜读《格列佛游记》、麦克唐纳、内斯比特的作品以及北欧的神话和传统,有敏锐的观察力却不喜交际。15岁时他跟父亲的老校长生活在一起,在他的指导下得到了文学和哲学方面良好的古典训练,并于1916年考上了牛津大学。 1917年刘易斯应征入伍,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在战斗中负伤,后复员,继续在牛津的学业。1925至1954年在牛津大学任教,当选为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研究员,担任英语与文学教职长达29年,教授古典文学。1954至1963年任剑桥大学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教授。 1931年,刘易斯在朋友托尔金的影响下成为基督徒。他信奉基督教人道主义,主张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反对世俗的现代主义,是内向的诗人气质的学者。 1944年2月到4月间,刘易斯每天上午在BBC电台发表超越个人的广播讲话,向战时的人们,尤其是士兵和伤员们解释基督教信仰。这些广播讲话在大西洋两岸广受欢迎,确立了他作为二十世纪基督教最重要阐释者与宣扬者的名声。58岁时,他同一位比他年轻17岁、离过婚的美国妇女海伦结婚,但几年后海伦即患癌症去世。刘易斯本人卒于1963年11月22日,这一天也是肯尼迪总统和著名作家A.赫胥黎去世的日子。 由于父母拥有极其丰富的藏书,儿童时代的刘易斯沉迷于阅读,以至于对他来说,书里的世界显得比户外的世界更真实可感,也更有意义。因此在母亲去世以后,他很自然地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寻求安慰,并对形而上学和终极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作为一个传统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学者,还是作为一个基督教的热心辩护者,还是作为一个作家,刘易斯一生的方向都可以说是由他童年时代的独特经历决定的。 刘易斯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过若干关于英国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评论作品。在学术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有《爱的寓言:中世纪传统研究》、《十六世纪英语文学》、《个人的异端》等,在宗教方面有《痛苦问题》、《纯粹基督教信仰》等,在文学创作上则有科幻小说空间三部曲(《沉寂的行星之外》、《皮尔兰德拉》和《骇人的力量》)与《纳尼亚王国传奇》。 刘易斯创作有科幻小说及其它幻想作品、童话。他对科幻小说的深湛造诣表现在《来自沉默的行星》(1938)等三部寓言性、预言性的幻想小说中。他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他的宗教信仰。其中较为有名的有《魔鬼书信集》。该书用魔鬼的口吻写成,写魔鬼在书信中教育侄儿如何诱惑人类。但为他赢得最广泛读者的,却是他的系列儿童故事《纳尼亚王国传奇》。它由七本故事组成,描写了魔法王国纳尼亚的兴亡。1950年起每年发表一本。其中1956年出版的《最后之战》获卡内基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