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 什么是因地制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纪纲顿时感觉十分新奇。

“这比起京城那帮人所用的红木雕花窗栏,和屋内昼夜不停燃烧的名贵香料,你们这里的装修,倒是十分新鲜省钱了。”

朱棣环顾四周,说道。

徐子麟一边招呼别院的人上菜,一边说道:“竹林是县郊竹贤村的男女老少承包。我刚上任的时候,竹贤村穷的只剩下活人了,后来我改育了本地竹子的品种,大大提高了产量,竹贤村的后山也就开辟为竹林了。”

“承包?怎么个承包法?”

朱棣知道,自己那个贤能太子朱高炽,对于实际的民生几无了解,自己更是半生戎马,从未低头躬耕于民生制度,听到徐子麟的说法,十分新奇。

徐子麟笑了笑,起身说道:“依我大明律法,土地皆属国有,百姓分得田地耕种,上缴土地税,还要上缴部分农作物,剩下的才能用于交换银两,对吧?”

朱棣点了点头,这是自太祖起就实行的制度。

“但是我们新培育的竹子,却不在缴税名册之中。而且,当今的律法有一个弊端。”

徐子麟压低了声音,这话他一个县令可不好乱说,纪纲当即就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你是对我大明律法有什么质疑和不满吗?”

纪纲脸色有些红,朱棣赶紧摆了摆手,示意纪纲坐下。

纪纲有些愤愤,而朱棣却面不改色。

他很好奇徐子麟的想法,他越来越觉得此人绝非笼中之物,区区县令,实在有些屈才。

“这里没有外人,我绝不外传,但说无妨。”

徐子麟也被纪纲的反应吓了一跳,不过还是清清嗓子说道:“按大明律法,蓬莱县所缴纳的官粮官物都有定数,县衙也按照人丁之数分给了县内百姓以及下辖的村落,对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avddd.com

(>人<;)